特殊儿童进入普校难?
无法与其他孩子相处?
……
《全国融合教育高级研修班》
华东师范大学与上海傅利叶教育联合开设的课程
正在火热报名中
详情看文末
融合教育是普通学校积极创建接纳环境,响应学生的差异化需求,提升个别化教育质量,保障全体学生平等受教育权利的过程,是当前教育发展的重要趋势。
小傅特别邀请武穴市特殊教育学校周青奇老师向大家分享关于融合教育的成功经验和她的心路历程。
初步接触
周青奇老师在武穴市特殊教育学校任教26年,学生的年龄分布在6-18周岁之间,学习接受能力也参差不齐。如何在教学中兼顾学习程度不同的孩子?帮助他们融入正常的生活是周老师一直在考虑的问题。
后来,经过不断总结与学习,并与其他特教老师沟通交流,周老师慢慢地接触到“融合教育”,开始观察和记录学生的个性与共性,并在日常教学中实践课堂融合、社会融合等内容。
融合实践
“作为学校融合教育的组长,我清楚地知道融合教育对于孩子意味着什么,它的最终目的是将特殊孩子包含在教育、物理环境及社会生活的主流内,在融合教育的模式下,不管普通孩子还是特殊孩子,都因其不同特质有不同的学习目标,这就要求老师有融合教育的理念和适合不同孩子的教学方法。”
周老师的艺术课堂
2019年,周老师带领听障学生和轻度智障学生一起走进武穴市武师附小江林分校,与该校四年级的孩子们开展了“同上一节课”联谊活动,这是一场成功的融合教育实践课。
课上,周青奇老师结合特殊孩子与普通孩子接受知识的不同规律,在主讲美术课《水彩樱桃》时采用小组互助的形式,让孩子们积极探讨、共同学习,不少学生还发挥自己的想象,创造出造型独特的樱桃。
课堂融合——普特两校孩子共同学习
“让特殊孩子更多地与普通孩子接触、交流,有助于他们沟通能力的表达和健康心理的培养,这也是融合教育的成果之一。”周青奇老师说。
除了课堂上的融合教育,特殊孩子更需要与社会的融合。周老师会定期组织学校的孩子参与社会活动,培养他们的生活技能和与他人沟通的能力。
社会融合——特殊孩子超市自主购物
“对于我来说,融合教育是一个新事物,是一个需要不断实践、不断试错的过程。好在与校内同仁的协作下,克服重重困难,一起为在校学生拟定了精准融合、零距离融入、差异化学习等方案,建立残疾学生个人成长档案,全程记录每个学生的成长过程。”
难忘的个案
周老师说,班上有一个看似很文静的听力障碍女孩子,但行为表现多少有些乖张、暴躁、偏执,无法与同班孩子建立亲密关系,唯独在自己喜欢的绘画方面才愿意与人聊两句。
“我认为所有的孩子都有被爱的权利,特殊孩子更需要大人耐心地去贴近、理解。在一次家访后我得知,女孩之所以会有种种不好的表现,主要是由于父母陪伴的长期缺失以及学习上的障碍,导致她将这些压力带至学校恣意发泄。”
了解到情况后,周老师带着理解与善意,以女孩喜欢的绘画作为切入口,再辅以适合的教学策略,短短一年,她的心态好了,与其他同学的关系变得亲密非常、创作的绘画作品也越来越丰富多彩。
“这个孩子的成长真的令我欣喜,今年参加了第一届‘傅利叶’杯全国特殊儿童绘画大赛还获得了二等奖。教育需要爱的滋润,融合教育更需要。”
女孩作品《窗前》
未来可期
“融合教育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取得成功的,它需要国家政策的扶持、家校的密切合作、不断充实的学校资源与教师资源、学习和实践融合教育的前沿理论,它需要的不是单打独斗,而是协同合作。”
纵观今日的情况,各地政府的政策支持和积极建设资源教室,这些都在逐步推动国内融合教育的发展,虽然它还很稚嫩,但在大家的呵护下定会茁壮成长。
本次课程由华东师范大学与傅利叶教育联合开设,涵盖融合教育的实际案例、资源教室的建设、自闭症儿童的发展与融合教育等板块内容,此次培训课程是对我国融合教育理论及方法的一次较为系统的总结和梳理,也是一次融合教育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与探索。
全国融合教育高级研修班课程共计28课时,考核合格者将获得华东师范大学的结业证书和学分。
联系人:小傅老师 15618653570(同微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