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感知觉是大脑对作用于口腔器官刺激的反应,是婴幼儿探索外界的重要途径,是言语发展的重要基础。
生活中,我们会发现过了口欲期的儿童,还会乱咬东西;三岁以后经常流口水;偏食、挑食;口齿不清等……其实这些都是口腔感知觉异常的表现。
口腔感知觉异常分为:高敏、低敏、防御、混合型。本期内容主要讲解口腔感知觉低敏和高敏的表现及改善方法。
口腔感知觉低敏的表现
口腔感知觉低敏的孩子伴随口部肌张力低下、流口水等,常表现为:
·过了口欲期、长牙期,儿童还常流口水;
·嘴巴安静状态下微张,并伴随着口部肌肉低张力;
·有触觉寻求的现象:比如乱舔,乱咬东西,吃手,吃饭速度很慢,含饭在嘴里,喝水含水等;
·口齿不清,难以发展精细活动,构音动作不准确;
口腔感知觉高敏的表现
口腔感知觉高敏的儿童可能会因为异物或新的食物进入口腔而出现过度呕吐反应,常表现为:
·避免接触新的食物,出现挑食、偏食;
·紧闭嘴巴,避免各种刺激进入口腔;
·在伸舌头或者一些简单的口腔活动时会作呕;
·逃避刷牙洗脸或在刷牙洗脸时口腔肌肉异常紧张,洗漱活动非常费时费力;
·口齿不清,喉部代偿发音或者鼻腔代偿发音;
如何改善口腔感知觉异常
在婴幼儿时期,给予丰富多样的感知觉刺激,饮食的种类质地尽可能丰富,避免长时间精细饮食,饭后及时清洁口腔等可一定程度上预防口腔感知觉异常。
对于口腔感知觉低敏和高敏的儿童,要进行及时的康复训练,以改善其口腔感知觉异常的表现:
I. 口腔感知觉低敏训练方法
1.温度刺激:冷刺激、热刺激
用海绵棒或者无菌纱布蘸取冰水或温水,刷擦嘴唇→内颊→牙龈→舌头→上腭部位。
2.食物刺激法
按照块状→条状→细条状→粒状→细粒状→膏糊状→液糊状→流质→水质的顺序,逐渐增加食物的精细程度。
3.触摸法
用海绵棒对唇部及口腔内做刷擦的练习,按照嘴唇→内颊→牙龈→舌面→舌侧面→上腭的顺序,每个部位3-5次,整个触觉唤醒过程不超过两分钟。
4.振动法
在海绵棒刷擦练习的基础上,加入振动按摩器,以同样的顺序和手法提供更高强度的刺激。
傅利叶教育康复治疗师走进特教学校,进行口腔感知觉理论知识普及及实操指导
II. 口腔感知觉高敏训练方法
1.食物刺激法
按照水质→流质→液糊状→膏糊状→细粒状→粒状→细条状→条状→块状的顺序,逐渐增加食物的粗糙程度。
*挑选儿童喜欢的接受度高的食物进行此项练习。
2.触摸法
运用感觉豆形袋或不同材质的布料擦拭儿童的唇面部,按照由光滑→粗糙的顺序,逐渐增加刺激量。
3.游戏法
与儿童建立信任关系,先玩一些身体接触类的游戏,再逐渐过渡到唇面部的接触。
傅利叶教育联合海内外高校及特教专家,为教师开展教育康复理念、知识、方法等内容培训,丰富特教老师的康复理论知识和实操经验,提供更多教学资源和康复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