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身活动是儿童运动发育过程中一个重要里程碑,如果翻身不好,会直接或者间接影响儿童以后的腰部发育,因此需尽早完善儿童的四爬能力、站立平衡的建立及行走姿势等运动技能。如果您不知道从何着手,我们这里有好的办法!
翻身运动发展的必须条件
儿童翻身活动的发展必须依靠哪些条件呢?
·必须获得肘支撑的能力;
·能够在俯卧位(肘支撑或手支撑条件下)进行体重的左右移动,例如:能用一侧手或肘支撑,抬起另一侧上肢;
·出现颈矫正反应、身体-身体矫正反应、两栖类反应;
·获得躯干(体轴)回旋的能力,能够有目的的玩耍,有翻身移动的目的与欲望,如用翻身的方式移动身体去取远处的玩具等。
正常小儿翻身的顺序归纳为以下两种:①由头部开始:首先回旋头部,随之肩胛带,继而骨盆回旋。即头部-肩胛带-骨盆的顺序。②由骨盆开始:与①相反,即骨盆-肩胛带-头部的顺序。
如果小儿翻身的模式为骨盆-头-肩胛带的顺序或固定的用身体反向回旋的方式翻身则为异常的翻身模式。
限制翻身运动发育的因素
有哪些因素会限制儿童翻身活动呢?
·肌张力异常,无论肌张力增高或者低下都会影响翻身运动的发育;
·异常的姿势,如:角弓反张;
·原始反射残存,特别是有非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残存时,影响翻身运动的发育。另外,紧张性迷路反射的存在也影响翻身运动的发育;
·未出现颈矫正反应,身体-身体矫正反应,两栖类反应;
·缺乏翻身的动机和欲望,即小儿已具备翻身条件,因无欲望也可能不进行翻身活动;
促进翻身运动的训练方法
当儿童翻身不好时,治疗师们该如何帮助他们锻炼翻身能力呢?以下几个简单的训练翻身能力的方法,快来学一学吧!
促进两栖类反应的训练方法
患儿俯卧位,抑制肩部异常姿势后使患儿呈肘支撑位,此时辅助患儿抬头(参考图1)。然后让一侧肩部负荷体重,比如是右肘部支撑,则头向左回旋,左侧肩向下牵拉,促进头部屈曲,同时促进两栖类反应(参考图2),注意双下肢不要同时屈曲。
促进躯干回旋的训练方法
患儿处于侧卧位,使患儿向俯卧位、仰卧位活动,开始时活动幅度要小。为了防止活动时产生过度的脊柱伸展,治疗师要从肩部诱导患儿向俯卧位翻身,从骨盆诱导患儿向仰卧位翻身。
在向仰卧位方向翻身时,要将患儿非负荷体重侧的髋关节向屈曲、内收方向活动,向俯卧位方向翻身时将非负荷体重侧的髋关节向伸展、外展方向活动。用负荷体重侧的上肢来调节上肢与躯干间的直线关系,也就是要使肩关节充分屈曲及一定程度的外旋。
当骨盆对肩胛带产生回旋活动,使患儿身体从俯卧位向仰卧位翻身时以及从侧卧位向坐位转换时,治疗师要从下部肋骨和腹部开始促进上述运动。如果促进的目的是肩胛骨和上臂骨间的充分伸展,可以在侧卧位上将体重负荷侧的上肢从支持面上上举,强化非负荷体重侧的侧屈,使负荷体重侧充分伸展。
翻身训练
患儿处于仰卧位,先将患儿欲翻向侧(翻转时在下方的一侧)上肢向头的方向上举,如向左侧翻身时,举左侧上肢。
治疗师在患儿欲翻向的体侧用一只手从腋窝部使上肢上举,另一只手放于患儿对侧臀部,向对侧推动小儿身体,使身体产生回旋,翻身向俯卧位,如果回旋过程中头部处于伸展位时不可促进翻身运动,需先修正头部至屈曲位后再进行促进操作(参考图3,4)。
然后再诱导患儿从俯卧位向仰卧位翻身,同样先上举欲翻向侧上肢,辅助者用一只手扶持上举侧上肢,另一只手推动儿童臀部使身体回旋,产生翻身运动。